财新传媒
2010年11月17日 11:42

企业史上的女富豪到底有哪些?

【】发在第一财经周刊上的专栏。好不容易从一堆史书中抓出了这些女富豪的名字,一个很奇怪的事是,她们大多数是寡妇。

企业史上的女富豪到底有哪些?

上月,胡润发布了一张全球百富榜,其中,中国女富豪的数量之多为全球之冠,在20位拥有10亿美元、白手起家的女富豪中,有11位来自中国。读到这条新闻突然想写这篇专栏:在中国的企业史上到底有哪些女富豪?

一部上下两千年的中国企业史,到处是面孔模糊的商人,而若以性别来论,...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11日 15:24

图书漂流

从11月起,蓝狮子、诺亚和新浪读书发起了一个“诺亚蓝狮子漂流图书馆”的活动,现在已征集图书1千多种,要漂100天,最终为一所民工学校建一个图书馆。欢迎大家参加,希望图书越漂越多。如果行得通,很想每年都搞一次,都建一个图书馆,也算是读书人为读书做点事。

“诺亚蓝狮子漂流图书馆”图书漂流规则与义务

http://book.sina.com.cn  2010年11月01日 17:19  新浪读书  恭喜您拿到此书!您已经幸运地成为诺亚蓝狮子漂流图书馆...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08日 11:12

记者节:“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

今天是记者节。摘一篇李普曼在70岁的暖寿会上的演讲词。他说:“我们以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探求为己任,我们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内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

他还说,“在这里,我们所做的只是每个主权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只不过其他人没有时间和兴趣来做罢了。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一个不简单的职业。我们有权为之感到自豪,我们有权为之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

他是个...

阅读全文>>
2010年10月18日 10:55

只有廖厂长例外

【】发在《巴莎男士》上的一篇专栏,“春思新人,秋念旧友”也。

只有廖厂长例外

吴晓波

据说男人到中年之后,会越来越怀旧,身上的所有器官都会变得越来越软,从手臂上的肌肉到内心。今年是我从事财经写作二十周年,到了这样的年纪和时刻,无法不怀旧。这二十年里,我行遍天下,几乎见过所有出了点名的企业家,他们有的让我敬佩,有的让我鄙视,更多的则如风过水面,迅而无痕。那天,有人问我,如此众多的企业家、有钱人,最让...

阅读全文>>
2010年09月09日 10:36

秋日

最适合这个季节读的诗,里尔克的《秋日》,很多人翻译过,下面的译文是北岛的,当然也是最好的。由夏转入秋,是人的心情最为微妙的时刻,各人均当好好保重。

《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

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几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

落叶纷飞。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10日 10:08

中国人真的“轻商”吗?

由此类推,则全国收入总数亦不下于人头税的征收总额。表面上,国家并没征税,实际是“无不服籍者。” 因为实行了盐铁专营,齐国迅速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齐桓公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也留下了“千古一相”的名号。从那时起,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把最能够产生利润的工商业收归为国家经营。这种统治艺术冠绝全球。与欧洲列国相比,那里的治国者从来只知道从税收中获得收入,在中世纪,一些国家真的穷到没有办法了,连一根烟囱也...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03日 22:10

从“西汉富豪榜”里可读出什么?

【】发在第一财经周刊的专栏。喜欢司马迁的这句--“此皆诚壹之所致。”专心,成人成事的不朽之理。

间地带,四通八达,商风盛行,师史积累的财富达七千万之多。第三大致富产业是种殖业,司马迁例举了两个商人,分别是任氏和桥姚。 任氏的祖先曾做过看管粮仓的小官,秦朝败亡时,各路豪杰争着抢夺府库里的金玉,而任氏则独独挖窖储藏粮食。后来,楚汉两军对峙,老百姓无法耕种田地,米价涨到每石一万钱,于是,豪杰们抢去的金玉都...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05日 22:53

当政府也是“经济组织”

以来,被相继收归国有专营的有:酒、漕运、矿山、铁路、外贸、银行以及土地等等,在这种体制内,政府其实变成了一个有赢利任务的“经济组织”。这种不同的经济理念,其实正是中国与西方诸国最大的差异所在。问题在于,当政府也是一种“经济组织”的时候,它在经济增长的长期表现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与诺斯同为制度经济学派的张五常教授在他的新著《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给出了独特的描述。在这位从1979年起就专心关注中国的香...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28日 12:57

中国人的买房情结

写道,无论中国还是伊斯兰教社会,政府的权力太大了,使富有的非统治者不能享有任何真正的安全。因而,最成功的商人面临的一个永恒的问题是――在哪里再投资他们的利润。他最后说,“中国商人对任意征收的恐惧始终挥之不去”。正因此,司马迁的第三段话就如幽灵般的出现了:大凡在工商业中赚了钱的,马上转身去购买土地,是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言论至此,读者应该明白,在千年中国,土地其实不是由泥巴构成的,它是一种“类...

阅读全文>>
2010年06月11日 16:16

“满街都是剩人”

“满街都是剩人”

上,第一句就是,“于丹讲完,让我讲,不是害我嘛。”散场的车上和聚餐时,她一直耿耿于怀。我只好安慰她说,当今世上,于丹讲完,无论让谁接着上,都是害那个人。 --中国海外交通博物馆名气很大,采购了十来本书,都是很难买到的中古海运经济专业书。喜甚喜甚。 --宋元时期,泉州是亚洲第一大海港。元代的“帝国首富”是一个阿拉伯后裔,名字叫蒲寿庚,此次在海交馆找到一些他的材料,颇喜。 --最喜欢泉州之处,是那里对宗教...

阅读全文>>
2010年05月12日 12:49

我的声明

说了一遍,甚至说得更加详尽,如果因此而涉及“剽窃”,我估计日后法院将门庭若市。 几个月来,我对柳红的种种指责(其中太多不确、不实之处)均不回应,是因为事涉同一传主,两个传记作者在媒体上公开开战,对一位受人尊重的80岁老人而言情何以堪。现在 ,柳红决定让事件再次升级,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我将积极应对。 就此声明,不再就此事接受采访了,请媒体朋友见谅。 吴晓波 2010年5月12日

说了一遍,甚至说得更加详尽,如果...

阅读全文>>
2010年03月11日 10:11

“国进民退”的分界线

今天,在FTC的专栏上发了一篇关于国进民退的文章http:sinaurl.cnhlfOH。在两会上,有高级官员多次试图否认这一现象的存在。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因为否认了,就意味着不愿意去改变,不改变,中国到底要改革什么?。国进民退有三个特征:“资源垄断”,“楚河汉界”,“玻璃门现象” 标题:“国进民退”的分界线 正如事先所预料的,正在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国进民退”成为热议话题。一直到我写作这个专栏为止,似乎没有一个人大代表或...

阅读全文>>
2010年01月29日 14:15

《吴敬琏传》出生!

人还在外奔波,喜闻新书已出生,发个小广告:《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当当预订地址为: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777217

阅读全文>>
2010年01月14日 14:20

对峙本身真的是一种胜利吗?

刚刚从欧洲归来,去了德国和西班牙。走在欧洲宁静的田园小城里,一次次地被打动,静静地想了很多关于中国的话题。1870年,中国开始洋务运动,德国刚刚被俾斯麦统一,1976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西班牙结束了佛郎哥的独裁统治,而今,德国与西班牙早已完成市场化改造,而我们还在蹒跚的路上,若以时间而论,我们实在无法用“迟到”为自己找借口。

下面的文章是几个月之前写的,也许是一种“青春后心情”的写照。我用这样的问号与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