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3年03月06日 09:02

中国国企应如何存在?  

每年3月中国的全国“两会”,总有若干个经济话题如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几柱华表一样,怎么也绕不开去,国有企业改革便是其中极醒目的一个。

当今中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到底强大到了怎样的地步?可以看一组来自全国工商联和国资委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为 1085.72万户, 注册资本31.1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而归属于国资委的中央企业数量为120家,资产总额31.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中 央队”呈现...

阅读全文>>
2013年03月05日 10:55

今天发在FT中文网的专栏

“以一敌十万”的国有企业应当如何存在?

每年3月的全国两会,总有若干个经济话题如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几柱华表,怎么也绕不开去,国有企业改革便是其中极醒目的一个。

当今中国的国有企业集团,到底强大到了怎样的地步?给大家看一组来自全国工商联和国资委的数据-----

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为1085.72万户, 注册资本31.1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而归属于国资委的中央企业数量为120家,资产总额31.2万亿元...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10日 14:01

一百年来的三次日货抵制运动  

国货维持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发表宣言,印发传单,指挥各地学生遍查当地商店,寻找日本商品,如有发现,当场没收或砸毁。 正是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例如肥皂、火柴、毛巾以及雨伞等等。此后每年的5月9日“国耻日”都成为了抵制日货的动员运动。抵制日货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中国将日本牢牢地定位为头号政治、军事和经济敌人...
阅读全文>>
2012年08月28日 07:44

抵制洋货运动的起源  

 【本周发在第一财经周刊上的专栏】抵制洋货运动的起源

一个叫F·W·福斯特的观察者在当年的报纸上评论说,“中国人抵制美货,是老大帝国反对外国的不公正和入侵的愤恨情绪在觉醒的显著证据。”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1905年的这场抵制运动是“第一次跨越了各种社会团队的大众抗议。”在抵制中,第一次出现了团体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在上海,创建了20多个专门用以提倡抵制运动的组织,并且有76个行业商会参与了活动。 第二次全国性...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2日 15:56

我们都是泡沫的制造者,我们也是泡沫的获益者,同时,我们也可能是泡沫要毁灭的那个人生  

 

“泡沫” 今天的专栏,说说泡沫。 什么是泡沫?在日常生活中,你很容易回答。可是在商业界,这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当今中国的经济,有没有泡沫?房价有泡沫吗?股市有泡沫吗?人民币有泡沫吗?高铁建设有泡沫吗?互联网有泡沫吗? 你可以说,莫非中国的经济学家们都是一群“白痴”,连泡沫也整不清楚?他们真是整不清楚,这不怪他们,因为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整不清楚。 比如当过美联储总裁的格林斯潘,各位听...

阅读全文>>
2012年06月07日 13:53

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

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 “王安石是个多大的奸臣?”司马光说,“他写的文章还是挺牛的。”那时的文人还特别有钱,苏东坡和欧阳修老是被流放,到了一个地方,看着风景不错,就买块地,盖个亭子。 宋代对商人很宽松,在汉朝的时候,商人要穿特别颜色的衣服,不能坐有盖子的马车,到了唐朝,《唐律》仍然规定“工商杂类不预士伍”、“禁工商不得乘马”,而且商品交易只准在政府规定的“官市”中进行。到了宋朝,这些规定都不见了,商人子弟可以考科举当官,文...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01日 01:38

历史是荆轲手上捧着的那卷江山,展开来,展开来,才露出了闪着寒光的真相。  

 

发在《巴莎男士》上的一篇专栏。

 

历史是荆轲手上捧着的那卷江山

――漫说《浩荡两千年》的由来

 

    1938年1月,东亚地区朔风正烈。瘦瘦高高的哈佛大学研究生费正清带着未娶的新娘子乘汽轮到了上海吴淞口码头,他原本打算在这里举办一场东方式的婚礼,谁知道一周后日本军队就攻陷了上海,他仓皇逃到北京,婚礼的规模要比他预想中的小但充满了更多的神秘气氛。他在日记中记载道,“我带着新娘沿着皇宫的路回家,乘车穿过宫殿...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29日 04:01

历史是荆轲手上捧着的那卷江山,展开来,展开来,才露出了闪着寒光的真相。  

 发在《巴莎男士》上的一篇专栏。

 

历史是荆轲手上捧着的那卷江山

――漫说《浩荡两千年》的由来

自于现今中国的困顿。因为我发现,中国的经济制度变革,若因循守旧,当然不行,而如果全盘照搬欧美,恐怕也难以成全,中国改革的全部难处,即在于此。所以,与历史修好,在过往的经验中寻找脉络,或许是解读和展望今日及未来中国的一条路径。能否在传统国情与普世规律之中探寻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实在是我们这代人的...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02:14

李途纯:被剥夺与被释放  

 

214日,中国的民营企业界收到了一份“情人节礼物”:湖南太子奶集团的创始人李途纯被宣布无罪释放。

所有的“礼物”都有代价。李途纯的代价是:被超期羁押15个月,名誉及身心都遭到摧残,从太子奶彻底出局,亲舅舅自杀。而这样的结局,被认为是“最好”的。

在李途纯之前,曾有很多“前辈”有过极其类似的经历,比如江苏铁本的戴国芳、广州健力宝的李经纬、广东三九的赵新先、日照钢铁的杜双华、东星航空的兰世立,他...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8日 08:40

是谁要吴英死  

 

1986年,《人民日报》记者孟晓云到浙江温州采访,在一个长篇报道中,她用了这样的一个开篇:“傍晚,过了六点,国营商店关了门,个体户便活跃起来。”

这是一个充满了寓意性的情景:阳光下的市场是属于国营企业的,黑夜则属于个体户。

 

在孟晓云那篇充满了正面报道气质的通讯中,她并没有涉及这样的内容――就在当时,一群属于黑夜的“金融鼹鼠”正让温州陷入空前的混乱。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在那时已有“半壁江山”...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31日 06:02

《经济观察报》的一个访谈--吴晓波:政商博弈两千年  

经济制度,历代经济变法均因此而生,可惜始终不可得,在王安石变法之后,明清两代不得不“闭关锁国”,把民间力量打成一盘散沙,以五百年的停滞来维持帝国的稳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中国式的悲剧。中国本轮改革开放,是一次激活地方和民间的伟大试验,然而,随着活力复苏、财富倍增,集权的需求再次旺盛,近年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宛若历史的重演。面向未来的中国经济,必须直面这一古老的“桑弘羊之问”。 经济观察报:你自己说,写《...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20日 07:16

民间金融业沦陷小史:纪念即将死去的吴英  

; 2012年1月,东阳吴英非法集资诈骗案,死刑,待处决; ······ 加贴几篇我在FT专栏上的文章: (1)“千开放,万开放,不如让我办银行”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9543 (2)非法的吴英与“合法”的贪腐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0413 (3)或可不杀“小姑娘”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18145

最后一个工作日。简单梳理了一个“民间金融业沦陷小史”,以此纪念早已死去的中国民间金融业和即将死去的2...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7日 07:51

一篇序言:“历史没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每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莫名的焦虑感和“受伤感”。物质充足与精神空虚、经济繁华与贫富悬殊、社会重建与利益博弈,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希望和矛盾重重的国家,你无法“离开”,你必须直面。 如果把当代放入两千余年的历史之中进行考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正在发生的一切,竟似曾相遇,每一次经济变法,每一个繁华盛世,每一回改朝换代,都可以进行前后的印证和逻辑推导。我们正穿行在一条“历史的三峡”中,它漫长而曲折,沿途风景...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04日 13:42

“两会之前谈改革”系列之一:《渐进改革的五个误区》

,以为下一轮变革一定还会“自下而上”,还会在绝境中柳暗花明,岂不知,现今的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每一次改革的失误或贻误,其代价将越来越重。未来的变革,必须是一次主动的变革,是自上而下的变革,是一次更大范围的变革――经济体制改革绝不可能在经济的范畴内真正、彻底的实现,至少在迄今的世界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早在1979年,中国刚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之际,中央政府曾经邀请了两位东欧的经济改革专...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04日 13:39

“两会之前谈改革”系列之三:《企业家的改革使命》

【】今天发在FT中文网的第三篇“两会之前谈改革”,主题是企业家的改革使命。 标题:企业家的改革使命 摘要: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有组织、不依附、结同盟,求独立――以此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中国。只有工商业者可以在中国这块大地上自由地捕抓老鼠,才可能制造出最精致而高效的捕鼠机。 广东TCL集团的董事长李东生是全国人大代表,在赴京参会之前,他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公开征集议案,同时提交了有关税制改革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3月02日 09:20

改革共识的七个误区

那些假药会害死人吗?你还有点道德吗?”村长用手指着身后一排整齐而高耸的民房,中气十足地大声对我说,“我最大的道德就是让我的乡亲们富起来。”很显然,村长是一位能抓住老鼠的好猫,尽管他有点黑。三十多年以来,“猫论”彻底地激发了中国民间的致富热情,同时,它也对道德底线、法治底线、环境底线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它让一部分中国人和地区成为了功利主义的信徒和试验区。 共识之四:“摸着石头过河”; 已经退休的《...

阅读全文>>
2011年01月08日 22:06

商人见官,你坐得住吗?

发在《第一财经周刊》上的一篇专栏,说的是明朝的事,讲的是当今的理:当你是一个经商之人,当你面对官员的时候,千万要堂堂正正地站着和坐住,否则到某一天,就会“爬”到地上。

面对一个官员,你坐得住吗?

一个时代或国家,企业家的地位高低如何,只要看一个景象就可以了:当企业家与政府官员在一起的时候,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或是“跪”着的。

说一个明朝的人物吧,沈万三和他的儿子。

“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09日 22:32

中国历史上有谁征收过资产税?

中国历史上有谁征收过资产税?

今年以来,关于要不要征收房产税,社会舆论已经争论得面红耳赤了,到我写这篇专栏的时候,还没有尘埃落定。中国的治国者是全世界最懂得运用税收工具的人,所以我们喜欢对着他们高呼“万岁(税)”。于是,有读者问,在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人征过类似的税收?我说,有的,两回,结果好象都不太妙。

房产税是资产税的一种。第一个提出征收的,是伟大的汉武帝。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主力...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30日 14:08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所以,从来就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在这样的前提下,造成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这究竟应归结于怎样一些环境呢?

1904年,四十岁的德国宗教社会学教授马克斯。韦伯提...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23日 17:21

专营制度的后果

这篇专栏讲的是这个道理:在中国,以垄断专卖的方式实现的专营收入使政府变成了一个有赢利任务的“经济组织”,这种治理逻辑从来没有改变过。因此,历史上所谓的“轻赋薄徭”在大多数时候是一句谎话。最糟糕的政府是,一方面征收很高的税,另一方面还在靠垄断专卖获利。

专营制度的后果

在读中国史书的时候,当一个朝代被认为是盛世的时候,史家就会用这两句话来形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利用不竭而民不知”,什么意思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