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限购的逐步放开,实质上是避免流动性危机,通过释放需求短期对外环外楼市形成一波支撑。”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天中午,群里被一则消息轰炸了:“上海外环的房子不限购了!” 

到了下午,群里又被另一条消息轰炸了:“A股快破3900点!” 

8月25日,上海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涉及调减住房限购、优化住房公积金、优化个人住房信贷、完善个人住房房产税等政策。巧的是,政策出台前,A股和港股的房地产板块全线大涨,万科A、万通发展涨停,荣盛发展、金地集团、深深房A等十多只股票涨超5%。 

先用大白话把上海新政简单归纳为以下六点:

◎ 外环外不限购,一年社保想买几套买几套。 

◎ 即便外环外买了无数套,市区还是有首套房资格。 

◎ 单身和家庭的政策一致。 

◎ 公积金能付首付,最高可贷216万。

◎ 贷款利率不看套数,每套都可以和银行谈最低利率。

◎ 非上海家庭买第一套房不用交房产税。

  

图源: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这次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外环外不限购”。此区域就是所谓的“沪C”,对应北京的五环外,是上海五大新城和郊区的所在地。上海也成为继广州、北京后,第三个宣布放开限购的一线城市。

为什么是外环外?

上海是全国楼市的风向标,任何政策都具有信号意义。 

如今的上海楼市呈现出“分化持续扩大,核心地段温和上涨,二手房以价换量,远郊继续阴跌”的特征。尤其是外环外,承担了70%的上海新房销售,而当前库存压力非常大,去化周期约20个月,如嘉定区需要12.4个月,青浦区需要18.2个月。 

从2024年“上海新建物业库存套数”来看,2025年外环外住宅数据为52000套,占全市80%。也就是说,今年没卖出去的新房,八成集中在外环外。 

新房库存难以去化,开发商打折冲量,降价进一步传导至二手房市场。如外环外标志性楼盘保利叶上海,均价已从2016年的4.15万/㎡跌到如今的3.76万/㎡,一夜回到解放前。

 而这次解绑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可以释放不少被压抑的需求。上海楼市意见领袖白小姐分析了外环外的购房群体和潜在人群: 

20年前是本地郊区土著和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群体,10年前开始大量吸引外地产业办公人口,和大城市的‘抢人’直接挂钩。而中产或高净值家庭这几年的资产配置陷入困境,大部分人认为还是可以把资金投入商品房拔尖的项目产品,但购房限制阻止了这部分资金的移动,这一轮放开限购,恰巧踩到了需求点,这部分中产家庭的的资产配置调整,添置多套房蓄水资金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区域不限购降低了多套房持有门槛,叠加房地产税暂免政策(首套和二套人均60㎡以下免除),对部分投资者和改善自住群体有一定的吸引力。特别是非沪籍家庭,即便没有积分也放心购买大户型了。 

那么,新政效果到底会如何?

事实上,北京放开五环外限购后,上海跟进的预期就不断加码,此前市场的预期就是在外环外,因此开发商提前押注一波政策利好。就在上周末,最新的新房过会中,上海10个楼盘推出1154套房,10个盘中有8个在外环外,房企都想争取在“金九银十”走一波量。 

我们再从两个历史维度比较。 

横向看,8月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宣布五环外不再限制购房套数、购房社保门槛降低,政策基本和上海差不多。政策宣布十天后,北京新房成交1069套,环比增长37%,二手房带看量大幅提升。

 

图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然而另一方面,挂牌量却持续增加,如今已超过16万套。“北京取消五环限售后,回龙观出现踩踏式抛售”的讨论也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回龙观可以说是北京普通人居住的方向标,那里一套90㎡的房子,短短几天里平均降了快20万。 

纵向看,2024年的“沪七条”,上海就对外环外限购政策作出过优化,将非沪籍家庭外环外购房社保年限从3年降至1年、将外地户籍交满3年视同为本地户籍的购房待遇。从结果来看,维持了上海二手房市场长达10个月的火爆,但外环外的新房库存和二手房挂牌量仍然高企。

换言之,新政大概率能短期冲量,但由于需求又都是通过政策“提前”释放的,长期效果恐怕要打个问号。甚至有人担心,一旦开放限购后效果还不佳,卖家们会不会“破防式抛售”?

借用一位上海外环外居民的比喻:“限售就像学生时代的禁止早恋,一旦到了大学想自由恋爱了还找不到,就容易破防,以前没谈对象,可以安慰自己说是老师家长不允许,现在随时可以谈却谈不到,那就是自己确实没人要了。”

救人大于救市?

如果用略微悲观的视角来看,上海外环外楼市目前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隐患。 

“近年郊区成交占比逐年下滑,但挂牌量却在上升。这种偏离平衡的成交结果,如果不在外部进行干预,后续会引发更大的问题。”白小姐补充道。 

那么,“隐患”和“更大的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上海对商品新房执行限售,要求当年参与“打新”的新房,在获得产证的五年内不得交易。而70%的新房供应在外环外,涌入的外来购房者成分复杂,基本以刚需为主,改善、养老和投资为辅。 

这不免让人联想,在资本市场有一类股票叫“解禁股”,意思是过了限售承诺期,股票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解禁意味着这家公司多出了许多可以卖出的股票,通常被视为一个利空消息。但是,公司股价还受到基本面和市场关键影响,这两个都好,股票解禁之后甚至能逆势上涨,反之股价大跌。 

这个概念投射到上海楼市中,意味着在2026年,外环外将有大量的次新房“解禁”而涌入二级市场交易。显然,如今的基本面和消息面并不是那么利好,一是宏观经济、楼市、就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二是更好的投资标的出现,如A股疑似“慢牛”,得房率、户型等方面更具吸引力的新房等等。所以,这算是一个利空消息。

可预见的是,如果没有政策,2026年上海外环外恐怕迎来一波踩踏。投资者亏损,尚能抛掉手头房产,入手更好的投资品,但“刚需”群体或许就没那么能抗压了,原本房贷和收入压力显著,若房价再遇到踩踏腰斩,家庭未来的信心和消费欲望将进一步被抑制。 

限购的逐步放开,实质上是避免流动性危机,通过释放需求短期对外环外楼市形成一波支撑。而从各国政府救市的历史来看,救市的目的,并非拉高资产价格(救房价),而是防止短期价格快速调整导致市场失去流动性。最终,“依靠市场的原动力熬过去”。当然,在熬过去的过程中,稳住信心很重要。 

最后,关于这个政策利好,经济学者和房地产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楼市会止跌回稳吗?一起看看他们的观点吧。

1

如何看待上海新政?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上海此次松绑,基本抄了北京的作业。但为什么不对外地人零门槛?因为北京和上海是明确要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此前松绑五环外,就采取“对内取消限购”的方式,避免“跟北京无关的人流入”,增加城市压力。上海的做法和思路跟北京一样。但上海的门槛更低,因为1年社保很容易做到(北京五环外要2年社保)。所以,上海楼市可以获得比北京更多的增量需求。

张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

优化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这一政策思路更值得关注。未来银行侧的房贷视角将从“购第几套房”的单一维度,转换到多维综合考量,会更关注购房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灵活地确定每笔贷款的利率水平,这将有助于银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从当下来看,这一政策效果总体会降低了换房的资金门槛,使得改善性需求得到释放。

2

新政之下,楼市能止跌回稳吗?

刘德科

德科地产总编辑

公众号“德科未来城市”

楼市要实现真正的止跌回稳,只有两种途径:如果要在短期内实现止跌回稳,那么“棚改2.0”是唯一的有效方式。但需要反复衡量的是“棚改2.0”的副作用与楼市剧烈下行的后果,到底哪个更严重。 

而如果一直熬着不祭出“棚改2.0”,楼市还会继续向下,但最终还是能依靠市场原动力熬过去,最终还是能走向市场意义的止跌回稳,无非是多花上一些时间与代价而已——最大的代价不是房价继续下跌,而是地方财政能否熬过承压极限。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长

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如果想要达到房地产止跌企稳的目标,这一政策力度不够。需要全面放开限购,大幅度降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时降低个人住房房地产税。

3

北上广皆已放开限购,深圳会跟进吗?

白小姐

“白袍翁”公众号联合创始人

上海楼市意见领袖 

北京和上海限购的放开几乎到了历史的尺度顶点,但毕竟不是“零门槛”,这也是避免增加城市压力。

 关于这方面,深圳这座城市的优越性就会体现出来。我预计深圳的跟进可能就在国庆前后,其实深圳已经允许非户籍居民在非核心区零门槛买1套房了,核心区目前仍然保留1年社保的门槛。因此,深圳后续的政策,我们不如胆子大一点去期待,甚至在核心区的门槛也会放低。

张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

深圳外围区域库存占比超 70%,盐田、坪山等区域去化周期仍达18个月以上,亟需政策激活需求。

 因此深圳预计放松力度大于京沪,预计将直接取消非核心区限购,包括盐田、龙岗、坪山等。7个外围区域可能全面取消限购,非深户购房无需社保或个税证明。 

信贷政策层面,也会参考上海模式,明确在利率定价机制安排方面不再区分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合理确定每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转向普惠性利率支持,更有利于降低居民购房利息支出,直接利好改善型买家。

4

对于买房、换房群体,有何建议?

白小姐

“白袍翁”公众号联合创始人

上海楼市意见领袖

对于购房群体,我的建议是保持冷静和判断力。因为《通知》提到的大部分优惠福利,可能对你购买外环内二手房的助力并不多。我们不能因为大环境的一波刺激,而影响到自己本来的决策。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长

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当前及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向大城市集中,北上广深放开限购为这一过程扫清障碍,这有利于投资者卖出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转而向一线城市配置。投资者需要按着这个趋势优化房地产持有结构,减持房屋持有比例,卖出流动性匮乏的房产,向一线城市核心区集中。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638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