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预见未来,最好的方法不是独自摸索,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艾问▪企投家》每期对一位企投大咖发问,带你倾听12位行业领军人物的企投心声,穿透行业表象,洞见一个企投新时代。
 
 文 / 企投会(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人”——企投家吴晓波。
 
吴晓波频道所在的巴九灵,和做财经图书出版的蓝狮子,两家文化公司位于一条金融街区上,恰是吴老师“企投家”身份的暗号。
 
但一开始,“我直投的绝大部分都失败了。”镜头前,吴老师淡定地说。
 
非虚构写作者习惯把自己的伤拿来熬成药,治愈别人,也宽慰自己。
 
有感于无数人像他一样需要重新学习,学会从资本角度重新理解实业,2017年3月吴老师首次定义了“企投家”这一新物种,并创办了企投会。
 
吴老师非常不认同企投是“脱实入虚”的说法,说到底基金募集的钱,大多还是投在企业,投在实业的。
 
只是,企业家和投资家间的“分歧”需要弥合,这正是企投会创立的初衷。
 
“企业家要明白资本能让生产线以非线性的方式扩容,投资家也要明白耐心与时间的力量。”
 
吴老师认为,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企投家”,是一种更符合中国商业世界现状和未来的生存状态。
 
其实从2015年起,吴老师就开始摸索企投道路了。
 
自知投资是弱项,他找到了专业投资人曹国熊,一起合作创办狮享家基金和头头是道基金。从最早投资第一批自媒体,如十点读书、餐饮老板内参等,到如今进化为投资四大文化消费领域,这几年吴老师投了很多文化人、文化项目。
 
“第一你要找人,第二就是你个人的能力培养。”这是他目前的企投路径。
 
写书的吴老师夙愿是“影响更多的人”,企投家吴老师其实也是。
 
1 第一次融资对我是蛮大的资本教育
 
 
◈ 艾  诚:印象中,吴晓波是一位财经作家。为什么会提出“企投家”这个概念?
 
◈ 吴晓波:资本是不会去投资一家民营的出版公司的,但是2009年,我们就融资了,那一轮融资,对我来讲是蛮大的一次资本教育,就是我的公司需要被评估,到底是值6000万还是1.5个亿,会有你对未来公司的架构、预期。
 
◈ 艾  诚:当时第一次被投资的时候,蓝狮子被估值多少?
 
◈ 吴晓波:1.5亿。每年蓝狮子赚的钱可以养活我,但是如果我要创新,我没有钱,所以当时融资就为了做创新。
 
◈ 艾  诚:一个纯粹的投资家,最让你钦佩的是什么呢?
 
◈ 吴晓波:最让我钦佩的是他们对行业的敏锐度。
 
◈ 艾  诚:但是一定也有让你警惕资本的部分。
 
◈ 吴晓波:对,当然有,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但是投到三年、四年以后,你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因为它要退出,它对你就会压迫。
 
2 企投家是一种更符合中国商业现状及未来的生存状态
 
 
◈ 艾  诚:什么时候您认为创业者不仅是企业家,也要是企投家?
 
◈ 吴晓波:从2015年开始的,当时做自媒体,我第一个疑惑是自媒体是长在微信系统内的,万一微信把你的账号拿走,岂不是啥都没有了?
 
如果哪一天这个市场不存在了,没有关系,只要内容还在,我到下一个市场去。所以我开始去投资一些跟我一样差不多的人。
 
◈ 艾  诚:企投家是什么样的人?
 
◈ 吴晓波:企投家是一种复合型人格,具有实体企业经营经验和投资思维行动。
 
◈ 艾  诚:企投家更被这个时代需要吗?
 
◈ 吴晓波:企投家实际上是一种生存状态。有一部分人,他可能原来做过实体企业,现在纯粹做投资,像沈南鹏;可能也有像我这样的,我还在做巴九灵,同时我有一个基金在做投资;也会存在像曹德旺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去碰投资。
 
企投家这种生存状态更符合今天中国商业世界现状和未来。
 
◈ 艾  诚:拆分企业家和投资人这两个物种,他们的本性是不一样的。
 
◈ 吴晓波:对,如果你把投资人和企业家分开来看的话,就像是两个物种。宗庆后曾跟我讲过,他说,“在我脑子里,钱是有零点一分钱之分的。”他脑子里,一分钱可以再切成更小的结算单位,这就是实体经济。但对投资人来讲,他看不到零点一分的东西,他只看到1.5亿估值,80亿估值,我占你3%还是5%,每年回报是25%还是16%,完全是两个逻辑的东西。
 
做实体企业的人,他对资本有一种抗拒心,觉得资本是一个门口的野蛮人,这个想法必须要被破除掉,你要想到资本能让你的生产线以非线性方式继续扩容。另一方面,资本也是一样的,资本必须认识到庄稼要长6个月才长得出来,好的猪要18个月才能行,你要相信时间的力量,这个时候他就需要有企业家的耐心。
 
◈ 艾  诚:你怀疑过企投家这个概念的提出?
 
◈ 吴晓波:我完全不怀疑,这一定是未来的一种企业存在和裂变的方向。我是很不认同一句话,叫做“脱实入虚”,我是完全不参与这件事的。你想这些基金,它募来钱干嘛呢?它还要去投企业,企业就是实业。
 
基金这一轮会死很多,企业会死很多,但是“死亡”本身实际上是行业迭代和更新的最重要手段。
 
3 我对不感兴趣的行业没有好奇心
 
 
◈ 艾  诚:如果你专做投资人,你会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吗?
 
◈ 吴晓波:我不会,其实我缺乏做一个专业投资人的基本素质。就是我对不感兴趣的行业没有好奇心。
 
◈ 艾  诚:您投资过的成功和失败,比例是多少?
 
◈ 吴晓波:我直投的绝大部分都失败了。比较成功的有两个基金,一个是狮享家基金,一个是头头是道基金。
 
◈ 艾  诚:投资成功的秘诀是找到你认为最专业的人来辅佐做决策?
 
◈ 吴晓波:对,我就拜托投资专业团队,我找到曹国熊的时候,他在这行已经干10年了。
 
◈ 艾  诚:您这套打法和何伯权老师不一样,他是阶段性的专注,企投不是同时做的,他跟您的区别是什么呢?
 
◈ 吴晓波:他是一个“串联式”的生存方式,他做完一件事情以后就断掉了,做第二件,然后再做第三件。但我可能更处在一个“并联式”状态,就是我还在做我的文化公司,但我同时投资跟文化相关的一些新兴行业,这个是最大的区别。
 
◈ 艾  诚:那么在和曹国熊合作投资的过程中,你的意见占多大比重?
 
◈ 吴晓波:我对于头头是道可能是有几个价值,第一个价值是有些人知道这个基金是我的,他愿意找过来,让头头是道成为他的投资人。
 
我们是全中国第一批投自媒体的人,我们有没有可能做第二个赛道呢?我提出做新匠人。我们没有去投一家中国最大的袜子公司,而去投一个90后的小姑娘做的那个袜子。
 
因为她是未来啊,问题是这个未来需要被标价吗?在资本上,怎么标价呢?我们就去研究。
 
◈ 艾  诚:去投一个小而美的90后的工作室,资本最大的担心是退出,一个90后袜子工作室怎么上市啊?
 
◈ 吴晓波:但是全世界最大的袜子公司,可能不知道今天中国的90后喜欢什么袜子,可能沦为给这个90后的袜子公司打工,成为微笑曲线的下端,因为你不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
 
◈ 艾  诚:我到哪里去找我企业的和投资的搭档呢?
 
◈ 吴晓波:我觉得这应该是有,第一是你找人,第二就是你自己个人的能力培养。
 
◈ 艾  诚:来到你企投会,来听吴老师怎么做企投的人,你有研究过吗?他们是谁?
 
◈ 吴晓波:我们现在有1000多个企投会会员,他们90%仍然在一线经营自己的企业,大部分是制造业类、传统服务业的企业。所以我认为今天有资格成为企投家的人,他肯定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我企业做得还不错;第二,我有资格去考虑投资的事情。
 
罗斯福曾说过,知识分子要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A面文人,B面企投家。如果说,吴老师的文章是表达自己观点的长矛,那他的企投运作正是守护这种表达自由的盾牌。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490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