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杨元庆属于沉静型领导人,此类领导者没有戏剧性人格,缺乏表演的欲望,却能够以最坚毅和冷静的风格带领公司走得更远,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不太相信所谓的奇迹。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

在我所接触过的60后企业家中,杨元庆与马云是两种极致风格的代表。

杨、马同龄,都是1964年的“龙”。

龙生九子,各有所长,马云似“睚眦”,野生喜斗,恣意汪洋,元庆如“负屃[xì]”,雅好斯文,循序盘旋。

与马云的“屌丝逆袭”不同,杨元庆出生名门,本科就读上海交大,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大,之后入职联想,在柳传志的旗下少年成名,当1999年,马云在湖畔花园的家里艰难创业时,杨元庆已经率军过万,是中国电脑产业的旗帜性人物。

这样的出身与履历,自然有光环下的阴影,很长时期里,杨元庆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家形象,他的名字总附列在柳传志之后,如影随形。

这个景象,与比他小一岁的郁亮非常相似。而事实上,联想集团近十年的成长是“元庆战略”的结果。

如果在一个班级里上课,马云肯定是那个自由发挥的“坏孩子”,而杨元庆则是命题作文的得分高手。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杨元庆完成了两项“命题作文”——国产电脑逆袭、成功并购IBM的PC业务,目前的手机之战,则是第三道不得不攻克的“大命题”。

2

1994年,创业十年的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柳传志在酒店给杨元庆写了一封信,他写道,“联想已经是一番不太小的事业了,按照预定的计划将发展到更大。此刻不对领导核心精心加以培养,将来就一切都是空话。”

在这封信里,柳传志谈及了他对年轻领导人的三个要求,首要是德,其次是才,第三要“以无私之心宽待部属”。老柳的这三条,应是以己推人,寻觅世间同道。

柳传志写这封信的时候,联想正面临创业以来最大的危机,国外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本土品牌几乎全军崩溃,联想成立了以杨元庆为首的微机事业部,试图一举突围。

那年,杨元庆三十岁。

在后来的几年里,他独立成军,主导了对抗国际品牌的所有战役,把联想电脑的产量从2万台猛增到200万台,占据国内市场三成份额。他在联想和中国企业界的地位,就是在那场惊心动魄的电脑大战中打下来的。

2004年,创业二十年的联想再度遭遇“史上最大的寒冬”。三年前,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了一块刻着四个镏金大字“联想未来”的牌匾,正式就任联想集团CEO一职,此后,他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品牌成长面临空前的瓶颈。在几乎所有股东的反对下——连柳传志在一开始都持反对意见,杨元庆执意发动并购,以蛇吞象,动用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

并购前的联想是全球第九大PC生产商,之后跃居第三。“做得好,一步登天;做不好,打入地狱!”这是柳传志在新闻发布会上喃喃自语说过的话。

那年,杨元庆四十岁。

在后来的几年里,联想对并购业务的消化几经曲折,2009年甚至发生季度性巨额亏损,柳传志为了换下洋将更是短暂再度“回锅”出任董事长。2009年之后,杨元庆始终是一线的主指挥,到2013年中,联想在PC领域打遍天下无敌手,跃居全球第一。联想在PC业务上的年获利超过十亿美元,利润率接近6%。

更重要的是,联想逐渐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大型企业——在我看来,也许是中国企业中国际化特质最明显的,其全部业务的七成收入来自国外,拥有1.6万名海外员工,核心管理层中的中外比例也为一比一,对杨元庆个人而言,他的英文讲得比中文还流利。

3

2014年,创业三十年的联想面临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冲击。

在国际上,苹果、三星崛起为峰,在国内,小米和华为以各自鲜明的风格圈地为王。联想宣布以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

此次并购案从谷歌CEO提出动议,到杨元庆赴美签约,前后仅仅两个月时间,在他温和的外表下面,确乎有着一颗搏杀的心。

那年杨元庆五十岁。

但是,就如同上次并购一样,其需要消化和磨合的时间却可能要长得多。联想手机业务始终起色乏力,2015年6月,杨元庆突然撤换多年搭档、移动业务主将刘军,甚至甩出“你们太慢了,用榔头敲也敲不醒”的狠话。到2015年三季度,联想出现7.14亿美元净亏损,为六年来首次亏损。对杨元庆的质疑声再度响起。

2016年3月2日,杨元庆站在联想创新中心的门口等着我,陪我前去看他的王利芬,他们相识于1996年。

在新产品演示区,原本计划二十分钟的参观,足足延长了一倍多的时间。

联想的PC产品无疑是全球同类产品中最让人惊艳的,在这里,电脑与Pad已经实现了平滑过渡和交融,触屏技术、投影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的种种新试验都在各类产品中得到了体现。

在手机部分,联想即将发布的多款新产品都有突破点。在杨元庆看来,对摩托罗拉的收购价值主要体现在2000多项专利,以及22000多项专利的交叉授权上。“与国内对手比,我们的专利能力非常突出,足以应对全球市场的一切技术竞争,绝不至于一出国门即遭起诉,与国际对手比,我们在运营上的灵活性和攻击性无疑是最强者之一。”

很显然,对杨元庆来说,手机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就在接受我访谈的这一天,联想在京东商城举办“超级品牌日”,当日创造了手机单品类销售额最快破亿、最快破万台的两项纪录。

因长期处于集团化作战的正面战场,杨元庆的企业家思维无疑带有浓烈的教科书特征。在企业家特质上,他属于沉静型领导人,此类领导者没有戏剧性人格,缺乏表演的欲望,却能够以最坚毅和冷静的风格带领公司走得更远,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不太相信所谓的奇迹。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描述道,“这个世界充斥着众多的管理怪才、精明过头的战略家、装腔作势的未来学家、恐惧传播者、蛊惑人心的权威和其他各色人等,能看到一个公司只依靠一个简单的理念,并运用想象力和卓越的能力支配运用这个理念而获得成功,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为之叫好。”

龙飞在天,行千里而转万回,历百难而终无悔。

企业家是一个可以用数字字来考评的职业,时间则是最好的评测师。那天,我问杨元庆,“你觉得一个称职的CEO,应该是怎样的?”

他说,“德才兼备,以本份之心做惊人之事。”


杨元庆:我的“战略三角”

文/杨元庆

过去十五年,作为一个CEO,我的工作说白了就是两块,一个是制定战略,一个是执行到位。

战略方面,我自己把它总结为一个战略制定的“三角”,我们要看三条线,第一个当然是看市场的潜力,未来会不会有足够大的规模,足够大的成长空间,这样的东西你梳理下来是很多的,在IT领域里面也会很多。

第二条线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是不是可以很好地借助你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企业。这点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条线就是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要发展新的业务,不可能新的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你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完全重叠的,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做PC和做手机业务都不是完全重叠的,那你要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必定要有人,包括主要负责人的时间精力,也包括是不是你能找到懂得这个行业的专家,当然,财务资源也很重要,你发展新的业务,不可能上来就赚钱,可能有一段时间里都会是赔本亏损的,那你是不是负担得了?

我们的想法和今天互联网时代的有些做法其实不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现在投资人可以给你钱,让你亏。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是在当时不可能这样,第二个是即使今天我们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还得按季度给股东交业绩,所以这一点也是很难做到的。有些事情,现在赔,赔一段时间董事会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你在发展新业务的时候,很常见的情况是人家既看短期业绩,又要你有长期的未来。所以这其实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困扰。

这就是我们的“战略三角”,市场潜力、核心竞争力、资源,你所有的资源允许你做多少新的业务。这些年,我们在做战略设计的时候都是依照这样来做的。

再后来我们对于这样一个战略的制定方法又有些完善。我们觉得这个可以是核心业务发展的路径,因为核心业务按照这样的战略三角,基本上是外延式的发展,因为要依赖你现有的竞争力发展新的业务,相关联的业务,相近似的业务,这种是外延式的发展。但是外延式的发展可能要再补充一下,对于我们现在并不擅长或者是比较远的,可以以布点的方式来拓展,可能是投资的方式,或者是独立公司的方式,不用把它自己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里面做。

我们创新中心的很多技术,比如说眼镜的技术,AR / VR的技术,包括手机投影的东西,或者是一个已经被验证的市场,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是我们需要外面投资资源支持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它先布点的去发展,而不是交给我们PC事业部或者是手机事业部来发展。这个大概形成了我们现在比较完善的思路。

在手机领域,买摩托罗拉我从来没有后悔,它给了我们很好的一条路径。在战略上,我们就是三点:

其一,快速突破新兴市场,取胜的关键是规模和效率。现在的新兴市场里,中国已经接近饱和,但是其他的新兴市场增长还是非常快。我们在巴西排名第二,印度和俄罗斯排名第三,印尼排名第四,联想在这些市场的表现非常好,在主要厂商中,增速基本上都是最快的。

其二,成熟市场寻求突破。新兴市场基本上是规模和效率的问题,而成熟市场则重点在创新的产品和强有力的品牌,我们的专利优势会得到很好的发挥。

其三,中国其实是一个混合型市场。北上广基本上是成熟市场,小型的城市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模式。在过去的几年里面,联想在极度成功的情况下其实也是孕育了今天的风险。我们今年一定会有所突破。

 

吴晓波问卷
       答题者 | 杨元庆

 

1. 你认为财富对你意味着什么?

对努力的回报之一。

2. 你觉得创业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目标不明确,竞争力不够,没有资源。

3. 你最希望创业伙伴拥有的品质是什么?

高远的志向,百折不回的韧劲,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

4. 你最佩服的在世企业家是谁?

比尔·盖茨。

5. 你渴望你的孩子怎样评价你?

执着而有胸怀的父亲。

6. 你渴望你的同行怎样评价你?

需要重视的对手。

7. 你最讨厌的品质是什么?

懈怠。

8. 你怎么评价你现在所处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9. 与自己独处的时候,你会干什么?

看书、思考。

10. 你目前最享受的事情是什么?

学习。

11. 对于所处的行业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从找风口到做真正的创新。

12. 你想以怎样的方式退出?

功成。

13. 你对自己最不满意的一点是什么?

坏脾气。

14. 你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什么?

坦诚。

15. 你现在最害怕失去的是什么?

亲人、健康。

16. 每年你有多少时间用于创造财富之外?

很多。努力并非仅仅为了创造物质财富,换句话说,财富并不限于物质。

17. 如果可以重来,你最希望从事的工作是什么?

写小说。

18. 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传奇,不过是执着的人,把坚持化作了行动。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488篇文章 5分钟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