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吴茶,也许又是一次没有预谋的美好试验。此刻,遇见一杯好茶,找到几个对的人,像东坡和辩才那样海阔天空。
 
文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
 
苏东坡爱喝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句道尽中国式的文人趣味。
 
在做杭州知州的时候,东坡肯定是喝过龙井茶的。
 
他有一个当和尚的好朋友,叫辩才。公务之余,东坡常常到山里去找他开“吐槽小会”。辩才的庙就在龙井山麓的凤篁岭,是一个像馒头的草棚,遗迹至今犹在。
 
东坡回城里,辩才将他送至一条小溪就止步了,他说,下面是红尘人间,大和尚我就不涉足了。东坡便把那条溪叫过溪,还在上面盖了一个小亭子,起名二老亭。
 
有一年(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辩才弄了一包龙井茶送给东坡,顺便夹了一首诗,其中有几句是:“煮茗款道论,奠爵致龙优。过溪号犯戒,兹意亦风流。”
 
东坡当然要回帖,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次辩才韵诗帖》。“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这几句,我小时候背过。辩才送的茶,东坡早就喝掉了,字帖现在藏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2
 
陈宗懋说自己喝了60年的龙井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88岁,当过很多年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这个研究所就在杭州的龙井。
 
陈老告诉我,龙井的土壤特别适合优质茶的种植,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就曾将龙井的土壤评定为“砾者上”。
 
但到底有多特别,陆羽其实也没太说明白。陈宗懋为此曾专门做过一次量化研究,结果发现,在数十万年前,龙井一带下过一场陨石雨,陨石沉积为“西湖石英岩”,富含硒等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它的残积物和粉砂质泥岩风化而成的白砂土与黄红壤土,构成了龙井独特的沙质土壤,疏松肥沃,最为适合茶植。
在气候上,龙井茶区被群山环绕,气温比城里要低三四度。我记得小时候去龙井晨跑,每每会看到一个景象: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在万千茶树之上,如丝如帛,互为滋养,缠绵不去。
 
所以,一杯好茶得天地精气,自有不可言说的妙处。用陈宗懋的话说,“龙井出天下第一等佳茗,是老天爷赏茶”。
 
3
 
最好的龙井茶,当然是明前茶。
 
惊蛰一过,万物甦醒。龙井山上的茶树梢头露出浅绿色的嫩芽,你定睛屏气,细细瞧去,似乎看得到它缓慢成长的全部过程。到了春分,江南还会时不时地落几场春雨,雨润叶长,村里村外就忙碌了起来。
 
从春分到清明,这个时节采摘下来的茶叶,一叶一芽,开若莲花,状似雀舌。茶农用祖上传下来的手艺,经过八道工序,炒制成扁平光滑的形状。一杯绝世好茶就端到了你面前。
一个熟练的采茶女,每天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炒扁成茶,仅得二到三两。这个采摘传统和工艺成熟于北宋,我查地方志,最早就叫明前茶,民间谚语曰,“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后来流行开去,以地名为号,就叫成了龙井茶。
 
地名不受品牌保护,所以,市面之上,有各种龙井茶,甚至,它成了扁形炒青绿茶的通称。其实,真正的地道龙井茶,只在陈宗懋量化研究过的、以梅家坞村为核心的方圆30多平方公里之内。
 
 
4
 
因为爱喝茶,结识了肖文华。
 
老肖是福建安溪人,做铁观音和武夷岩茶是一把好手,华祥苑在各地建了八个茶庄园,唯独缺了龙井茶,说起来,还有一份淡淡的遗憾。他知道我有一个“吴酒”,是用自家千岛湖小岛上的杨梅浸泡酿制,每年也就几千瓶,权当好朋友分享的心意。
 
去年的五六月间,他突然跟我说,要不我们做一个“吴茶”?
 
有茶人壮胆和专业监制,我也就乐观其成。肖文华亲自到龙井产区勘探选地,最终圈定了一片百年茶田。这里的茶农从来是自采、自炒、自销,没有什么品牌意识,现在,纳入华祥苑的制茶系统,倒也经过了一番经营上的磨合。而在炒制工艺上,则全然是手工技法,八道工序,循规蹈矩。
清明将至,昨天,我拿到了第一批新鲜的“华祥苑·吴茶”,一杯在手,宛若与春天有了一场约会。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所谓的美好,其实就是一份念想,它可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这些年,因为办这个“吴晓波频道”,我做了不少与财经写作若即若离的事情,在频道的周围有了一群玩物而不丧志的朋友。我们包下过一个日韩邮轮,我们带着八百多人上拉萨,去年,我们还走了一趟敦煌的戈壁。
 
吴茶,也许又是一次没有预谋的美好试验。此刻,遇见一杯好茶,找到几个对的人,像东坡和辩才那样海阔天空。你有什么春天的心愿?说出来让大家“嘲笑”一下。它实现了很好,没有实现,其实也很好。
 
反正,春天已经来了。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490篇文章 3分钟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