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托马斯·约瑟夫·唐宁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昨天,一个上了新闻的胖宝宝,让小巴很心疼。
 
只有6个月大的柚子宝宝,体重已经达到22斤,脸颊的异常凸起让她看起来像被吹鼓的气球。
 
父母曾经带着柚子多次检查身体,却没查出原因,随着柚子不断变胖,她开始呼吸困难,父母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帮柚子减肥上。
 
直到医生提出了对超重原因的另一种猜想:柚子可能用了“加了料”的宝宝霜。
 
 
这是一款宣称可以用作婴儿日常护理的宝宝霜,柚子从1个月大用到现在。
 
柚子爸爸找到了专门做评测的自媒体“老爸评测”,在向“老爸评测”寻求帮助后,他得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检测结果:
 
号称不含激素的宝宝霜激素含量居然高达30mg/kg,是“老爸评测”几年来检测出的含激素最多的面霜。
 
宝宝霜里添加的激素叫氯倍他索丙酸酯,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它能在一两天内消炎、祛痘、美白,但也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之一就是“库欣综合征”,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分泌或者摄入过多引发的疾病,症状与现在柚子宝宝的状态相符:满月脸,毛发多。
 
激素对她的伤害还会持续很久:她脸上的黑毛可能要好几年才会褪掉,她可能会骨质疏松、肾结石,她可能会性早熟,小学二年级就来例假。
 
在激素面霜在被媒体爆出之前,还公然被售卖在网店和线下母婴店里,被当做解决宝宝皮肤过敏、起疹子、干红的“拳头产品”。
 
这样的面霜为什么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很多人有跟小巴一样的疑问。
 
小巴了解到,面霜有两种卫生许可证号,分别是妆字号和消字号。
 
妆字号的产品,需要经过药监局备案才能生产,所有成分都要求被标在包装上。而消字号不需要标出所有成分,审批流程也更简单,只需要地方卫生部门批准就行。
 
所以很多不合格的化妆品,都通过消字号来钻空子。消字号的产品不允许宣传对疾病的治疗功效,但商家依然可以打一打“止痒、消炎、去红”的擦边球。
 
而一旦被查出来,他们面临的是什么?
 
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来看,在化妆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行为,会被没收违法所得,负责人会被处以收入的5倍以内罚款,情节严重的,则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行业,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小巴看来,这样的处罚力度不算轻,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两年前,丁香医生曾经检测过8款宝宝霜,尽管它们都号称无激素,但检测结果显示,6款都含有大量激素。
 
 
这些宝宝霜有些至今还在网上售卖,只是去掉了“无激素”“纯天然”等说法,把激素带来的功效含糊地说成“为宝宝敏感肌研发”。
 
显然,这些品牌没有被打倒。根据业内人士的看法,生产经营者能侥幸逃脱,很可能是因为送检的和售卖的产品成分根本不同,他们还会想方设法逃避抽检。
 
靠着迅速起效的激素,让这些宝宝霜在母婴圈里一传十,十传百。这些成本在几元到十几元的宝宝霜,售价高达两三百元一小瓶,月销量最高时期逼近10万,带来的收益可想而知。
 
宝宝霜是撑起这个婴幼儿护理市场的重要分支之一,每年都有新的激素宝宝霜品牌上市圈钱。根据ECdataway 数据显示,2019年婴幼儿护理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百亿,达到107.5亿元的市场规模。
 
面对百亿市场的诱惑,始终不缺乏铤而走险的人。
 
曾经,柚子宝宝因为胖当上了网红,网友叫她“灵活的小胖子”,想戳她胖嘟嘟的小脸。也有人对柚子的体重感到担忧,但多数人都没有想到,柚子的发胖原因是因为无良商家生产的激素霜。
 
在柚子宝宝上了热搜之后,新手家长们都感到了一阵恐慌。
 
“曾经用过这款面霜怎么办?”
 
“×××面霜也含激素吗?”
 
类似的问题在“老爸评测”的评论区频频出现,对国产宝宝霜的质疑汹涌而至。
 
宝宝霜事件,很难不让人想到13年前的三鹿事件。
 
三鹿事件对国民心理造成了“天崩地裂”式的打击,在我们心里种下对国货的恐惧、焦虑、怀疑。
 
我们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去治愈心理创伤。但现在,柚子宝宝的新闻,又唤回了这个幽灵——它从来没消失过。
 
小巴写这件事的初衷,不是希望大家对国货充满不安,继而把目光投向进口产品。小巴希望,我们能化不安为更大的力量,阻止伤害的发生,让更多人成为无良商家的监督者,敦促有关部门想出更多监管的有效手段。
 
不要让“大头娃娃”的事情再次上演,不要给这些圈钱的无良品牌重返市场的机会,这才是更重要的意义。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563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