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经济学试图解释所有现象,却发现每个商业行为背后都站着一个更为复杂的东西——人性。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本周有一则轰动的新闻,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开业了。很多人认为又一次零售革命正加速到来,但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忧。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连锁便利店门店数已有近10万家。一旦无人售货店普及,零售店的服务人员将面临着失业问题。
 
还有不少人叹了一口气:从此以后,我们经常在日剧、韩剧里看到的便利店爱情再也找不到了。
 
在商业世界,我做了20多年的旁观者,心情也越来越复杂。
 
这20多年里,我们目睹了技术如何消灭跟效率作对的敌人,经济学也试图解释所有现象。但最终会发现,每个经济现象与商业行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更为复杂的东西,它的名字叫做“人性”。
 
 
复杂的人性与明快的效率有时候是一对相杀相爱的矛盾体。
 
不久前,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经济评论杂志《经济学人》宣布了一项决定:今后再读《经济学人》,你需要准备一件额外工具——一把裁纸刀,用它来分离杂志的页面,这样才能看到里面的文字。
 
有人说,在这个快速消费时代,居然让大家带着裁纸刀看杂志,这不是浪费读者时间吗?这本全世界最理性的杂志肯定是疯了。
 
但是《经济学人》杂志的主编们认为,“裁纸刀”带来的仪式感,会让你更加专注地阅读被剪裁开的文字。
 
 
美国有一位行为经济学家叫做丹·艾瑞里,提出了宜家效应。
 
 
这个名词描述了这样一种非理性现象:相比于那些从家具市场买回家的成品家具,人们更喜欢在宜家买到的半成品家具,因为人们需要自己动手组装买回的家具零件,而在动手组装家具的劳动过程中,人们对宜家家具产生了依恋感和成就感,从而在日后的生活中,对宜家家具的喜爱程度和珍视程度会远超过家中同品质的其它家具。
 
相信很多买过宜家家具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对照着产品说明书,费了半天劲终于拼装好一件家具。也许你并不享受这个过程,但组装完成后心里却有种奇怪的满足感,这种心理波动就是宜家效应。
 
我想,《经济学人》杂志的主编大人让你拿把裁纸刀,裁开书页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采用的大概也是宜家效应。
 
 
这个时代,随着email、QQ、微信、陌陌、乃至无人便利店的出现,你会发现,世界的效率变得越来越快,但越快餐化的东西,越容易被技术革命;而由于人性的复杂,高贵的东西反倒与效率无关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高效率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高,但总会有1%-5%的东西,活在我们生命的某个角落,它与效率无关,会变得越来越慢。
 
昨天晚上睡前读到李白的一句唐诗: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几百年前,没有微信,没有网络直播。如果有,此时此夜,李白思念情人的时候,他不用写诗歌,只要摸到自己的手机就可以了。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490篇文章 3分钟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