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对这个社会意味着什么”,这些与商业伦理有关的核心困惑,在当今的中国是一些没有被解答的课题,甚至对它们的直面拷问,仍然是危险的。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这究竟应归结于怎样一些环境呢?”
1904年,四十岁的德国宗教社会学教授马克斯·韦伯提出了这个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对这个社会意味着什么”,这些与商业伦理有关的核心困惑,在当今的中国是一些没有被解答的课题,甚至对它们的直面拷问,仍然是危险的。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这究竟应归结于怎样一些环境呢?”
1904年,四十岁的德国宗教社会学教授马克斯·韦伯提出了这个问题...
在今天这个快速淘汰的年代里,人们更容易迷信奇迹,更乐于追求速胜的快感,更愿意当一位日日冲刺的短跑选手,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
我喜欢的的作家名单中,有一个是日本的村上春树。
村上年轻的时候开了一间爵士乐酒吧,闲暇时偷偷写小说。1979年,29岁的村上春树写出《且听风吟》一举成名。
20多岁写出一部青春畅销小说,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对李嘉诚的争议陷入了泛道德化与唯契约论的陷阱。无论执著于哪一方面,都可能遭到另外一个方面的反驳与证伪,而这一纠结竟可能发生在同一价值观阵营,甚至同一个人的理性判断中。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
我的一位极有才华的朋友曾受邀为李嘉诚写传记,那是十来年前的事情了。李先生在一张洁白的信笺上,用铅笔细致地写下了两排名字,然后推到年轻的传记作者面前,细声言道:“这些人是你可以采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