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年到了,新事旧事一一烟散,新书旧书一一归架,盘点一下读过的几本商业类图书,推荐给大家。

2013年的商业阅读市场,比天气好,比房价差。如果说有热点的话,主要跟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泡沫”有关:一个是“中国泡沫”-----对中国改革前途的关注与讨论,一个是“移动互联网泡沫”------由此带来的观念冲击。在宏观经济层面,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开始讨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而在产业层面,随着诺基亚、索尼等大公司的衰落,经典意义上的管理学家彻底噤声------迈克尔·波特连自己的咨询公司都倒闭了,其讲台被趋势论者和预言家们所占领。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景象,商业世界在被激烈地重构,一切的旧权威和既有的思想都烟消云散,今日的泡沫所在,便是未来的荣耀所在。

 

[亚当·斯密传] 伊安•罗斯 · 张亚萍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迄今最好的斯密传记,终于在今年被引入汉语世界。此书援引了大量的信件与相关回忆录,立体地展现了斯密略显沉闷却又无比重要的的一生,可以与[凯恩斯传]配合起来读,我们现在还缺一本[哈耶克传]。

 

[中国改革三步走] 郑永年·东方出版社

中国未来改革的路径选择乃当今争论最激烈的领域。郑永年认定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需建立在社会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分为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及政治改革三步走,这一新保守主义立场值得关注。

 

[新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家如果不认真写书,就是一个学术混混。中国学者中在认真写书的人真不多,所出大多是演讲集或专栏集。相比,林毅夫在学术上的雄心很大,大抵是奔十年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去的。此书可以被视为林氏中国理论的建构之作。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罗纳德·科斯、王宁·徐尧、李哲民译·中信出版社

103岁的科斯于今年9月2日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这位从来没有来过中国的1991年诺奖得主将研究中国改革作为了最后的学术一站。此书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是“历史上最为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但又无法用现成的制度经济学理论进行完整解释,属于“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这一结论为日后学者打开了一个建功立业的通道;

 

[不公平的代价] 斯蒂格利茨·张子源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十五年前,斯氏的[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在中国很热销,单看这个书名就可知道原因。后来,他的[经济学]大学教材一度有取代萨缪尔森之势。在这本新著中,斯蒂格利茨对美国财富分配的不合理性提出了最严厉的批评。此书在北美很畅销,不过在中国读者读来也许有隔靴抓痒之感。

 

[中国悄悄占领全世界] 胡安·贾勒德纳、埃里韦托·阿拉伍侯·联经出版
这是两位西班牙驻华记者的作品,他们进行500多次访谈,走访25个国家,目睹了中国商人及中国商品在世界列国的表现,此书的基本观点仍然是“恐华式”的,不过有很多场景和数据是独家,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看见自己的窗口。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 周涛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互联网技术对所有产业及信息流动的重构,已非刚刚发生的事情,但是似乎还没有完全的确定下来。对大数据的应用是近年来的一个显学,此书并没有提出革命性的结论,但是却全景性地描述了正在发生的变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杰里米•里夫金·张体伟 译·中信出版社

“我们想象存在数以千计的生物地区,每个这样的地区都是一个点,而得益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的能源、通讯和运输系统,这些点被连接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覆盖多个大陆。”这是作者试图描述的新世界,他认为据此美国将夺回被中国人抢去的“工业强国”的地位,信不信由你。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田涛、吴春波·中信出版社

这是今年惟一一本值得称道的中国公司案例图书,在得到任正非及华为决策层的默许下,作者走进了这家以神秘著称的企业,以辩证法为工具,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对之进行了细节性的解读。华为公司建立在强烈危机感上的国际化战略、研发战略和人才战略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得到展示。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490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