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他不知道还要守多久,还能守多久,不知道援军何时赶来。

文 / 巴九灵

干瘦的老人身穿藏青色里衣躺在病床上,床边斜架着一个金属氧气罐,牵出条管子来,通向老人的鼻子。

他上半身没有盖被子,双手交叠,搭在身上,手指夹着心率监护仪,手臂绑着血压仪,单薄的浅蓝色棉被只裹住了腿。老人的身边没有家人,他歪着脑袋梗着脖子,一动不动。

来源:小红书@藕片

 

这个画面,来自小红书网友“藕片”拍摄的急救室场景,她在文案中写道:我不知道下一个在我眼前去世的会不会是自己的家人……今天在急诊给我的冲击……生命真的太脆弱了,活下来的都是幸运的人,我真的很害怕。

疫情政策转向后,随着身边的小阳人越来越多,人们达成了一种默契——谁都逃不过。有人甚至用16强、8强、半决赛、决赛圈来细数不同人得病的进度。

对另一类人群而言,每一关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12月5日,我们发布《层层减码的背后,谨防“第一次冲击”》,从那之后,便将“第一次冲击”的重灾区锁定在了养老院。

根据《纽约时报》数据库统计,截至2021年6月1日,美国3.2万家长期护理机构中的超过138.3万人感染新冠(占全美感染总数的4%),其中至少18.4万人死亡(占全美死亡总数的31%)。

与此同时,美国有14个州超过50%的死亡病例都是护理机构的老人和工作人员,这一比例在新罕布什尔州则高达72%。

在中国地区,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的统计,2022年1月1日至5月25日,香港共计42753位安老院老人确诊(占全部安老院老人的69%),其中4970位老人死亡(占全部安老院老人的8%)。而自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5月25日,香港第五波疫情共录得9159宗死亡个案。

 

换言之,超过54%的死亡病例为安老院老人。

中国香港:疫情下工作人员转运养老院老人

 

“新十条”发布后,全国各地的养老院依然沿用过去的老办法,他们大都仍处于“封控状态”下。与病毒隔绝自然是眼下的最优策略,但这种方式就像把鸡蛋全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若没拿稳,便是全军覆没。更何况,世上并没有密不透风的墙。

 

1

疫苗接种率不足15%

“今年一整年,林林总总加起来大概只有3个月时间是不封闭的。”当我们联系到郑倩,她已在办公室打了一个月的地铺。

虽然只是江西某养老院的行政岗位,但由于过去一个月格外严格的防疫政策,她有时也不得不担起护理工作。每天给老人测温、监测老人健康状况、设立隔离室、对接就医通道、做应急预案、演练感染后操作流程……

“我们院的老人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年纪最大的有97岁。”郑倩告诉我们,住在他们院的老人都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病,全院70多名老人,只有少部分能够自理,绝大多数老人甚至下不来床。

来源: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根据失能程度,家属向养老院支付每月3k-4k左右的费用。随着疫情不断蔓延,养老院内部的神经越绷越紧。

 
 

他们守护的这群老人中,只有不到15%的人打了疫苗。即便“新十条”发布后,院内又一次做家属的思想工作,希望能尽快给老人接种疫苗,但由于院内老人的身体状况,家属基本不会同意。

“家属怕,其实我们也怕。”郑倩无奈说道。

相较之下,我们在天津和杭州观察到的两家养老院状况会好一些。

天津养老院在疫情暴发后,多了一条新规:需接种完新冠疫苗,才能入住。但新规执行时间不长,院内占大多数的老人是疫情暴发前就入住的,他们的接种率仍不容乐观。

位于杭州的老年公寓,在过去的三年里,通过组织大巴统一接送老人,联系社区上门接种疫苗等方式,将院内老人的疫苗接种率提高到了85%以上,但老人的平均年龄也有83岁。

“幸运的是大多数老人都能够自理,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有些基础性疾病,平时每周都会出去配一大袋子药。”公寓负责人范哲月告诉我们。

然而,这对于防范感染而言,远远不够。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约占80岁以上人口的40%。

而截至今年11月初,80岁及以上老人加强针接种率,意大利为93.07%,西班牙为92.44%,加拿大为92.42%,法国为77.94%。

 

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堪忧,高龄老人聚集的养老院,成为最需严防死守的地方。

即便院门紧闭,几家养老院仍不约而同取消了老人们的聚集性活动,平时老人爱好的唱歌、台球、书法等娱乐活动,在此次封闭后都不再进行,老人们除了在房间待着,便只能去院子晒晒太阳。

长年累月待在封闭的环境里,见不到家人,没有娱乐活动,每天看着新闻上对于放开的报道,看着社会面的感染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焦虑情绪逐渐达到顶峰。

“有位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这段时间整宿整宿不睡觉的,去拍工作人员休息室的门,一直拍,休息的护理员没办法只能起来哄着她回房,如此反反复复。”郑倩说道,“前几天天气特别好,好几个老人家溜到楼下,在大门口晃悠,拿手拍门,想出去。”

这样的情况,在天津和杭州的养老院也有发生,让老人与家属打视频电话、提供专门的心理疏导,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2

人员、运营……新问题层出不穷

12月15日,范哲月所在养老机构的核酸点发现一例核酸混管阳性。

经过排查锁定了一名回岗不久的护工。养老院立即将其隔离、环境做消杀,并将该员工在院内的动线做了详细的调查,对与之接触过的人进行密切监控:“当时我心态是崩的,直到所有结果出来,追到最后才算是稍微沉下来。”她回忆起来,仍有些后怕。

这一次突发事件暴露了养老院封控后的一个重大隐患,人员流动。

“因为考虑到工作人员也有家人需要照顾,封闭管理后我们实行的是轮班制度,一周轮换一次,轮换进来的工作人员返岗前必须做一次单人单管的核酸检测,有48小时阴性证明和绿码才行。”范哲月介绍。

虽然不是第一次封闭式管理,但这一次她的心情显然更沉重:“以前还有核酸、健康码,感染了会集中隔离管控,还安心些。但现在知道外面的社会面感染风险更高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而我们联系到的另两家养老院,则更为紧张。天津的陈晨告诉我们,以往养老院封控,行政岗员工是可以轮班出去休息的,但这一次,无论护理人员还是行政岗位,一旦进了养老院,便不能随意外出。郑倩所在的江西养老院同样如此。

然而封闭管理后,养老院仍需安排外勤人员进行日常所需食品、用品及基础病老人的药品采买工作。

来源: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以药品为例,范哲月告诉我们,以往药品都由老人子女送来,或老人自己前往医院配药。但如今,养老院代配药成了常规服务,由2—3名工作人员负责。

与此同时,医院配药难度变大了,老人所需的药物往往难以找全:“会去药店,或者平时长期联系的单位和机构找药,实在不行再扩大范围,到更远的药房去搜罗。”

走得远、跑的地方多,员工感染风险随之加大。

严格约束员工返岗条件,是养老院能想到的解决方式。但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工作人员的经济压力。

从一位养老院老人口中得知,照顾他的护工每月工资为4000元,扣除五险一金等其他费用,一个月拿到手只有两三千块钱。

而“新十条”规定,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也就是说,即便养老院封闭管理,轮岗或请假进出养老院的员工,仍需做核酸。且小巴了解到的养老院,为确保时效性和准确性,会要求员工做付费的单人单管核酸检测。

这对于月薪三千的他们来说,每月轮班到岗所需花费的四五百元核酸检测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养老院老人表示,护工三天两头就要自费做核酸:“时间久了小年轻承受不住的,以后偷懒(不做核酸)也怪不到人家。”

其实压力大的又何止员工。

“一封闭,作为一家企业,我们的营销也跟着停摆。”不似讲防疫政策时的坚定,范哲月声音低了些,“做养老服务几乎纯靠体验以及体验带来的一些口碑宣传,我们和具象化的消费品不一样,老年人需要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或者住几天体验下我们的服务,才会有长期住下来的考虑。”

她告诉我们,一方面,外面的人进不来,体验服务无法开展。另一方面,原本营销团队会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门球协会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进行宣传推广:“里面的人出不去,这个也没办法开展了。”

经历今年的四次封闭式管理,范哲月所在养老院无论是来电咨询、来访体验或是成交量,都较往年下滑超50%。

12月23日,封闭管理的第13天,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养老院大门紧闭的照片:空气里都是病毒的现在,谁还没有个不舒服,谁家里没有需要照顾的大小阳人,真的是努力硬撑着啊……

 

3

驰援与自救

在与这些养老院的人沟通过程中,小巴脑海里总有一个与现实交织的诡异画面。

一位弹尽粮绝,精疲力竭的战士,倚着旗帜,站立城墙之上,守护最后的都城。他很清楚,城外的救护车越来越多,甚至能够看见每一条匆忙的刹车痕迹,听见不远处的慌乱哭喊,或许这些声音里,也有自己的亲人。

他不知道还要守多久,还能守多久,不知道援军何时赶来。

1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求养老院这些特殊机构做好相关的预案。当天,还发布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方案》中提到,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应当每周开展2次抗原检测,也可以随时自主进行抗原检测。其所在地级市/区县,要按照辖区老年人数量及每周抗原检测频次,免费为老年人发放抗原检测试剂。

来源: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12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二级以上医院与养老院对口协作关系,紧盯养老院等重点场所;

12月22日,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全力推动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就医用药保障工作。

除国家层面上,全国各地也行动起来,支援养老院。

12月19日,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宁波市养老机构休养人员外出就医防疫指引》,涵盖对需要外出就医的老人进行分类管理、点对点闭环转运、返回养老机构后在独立区域健康监测3天、实施核酸“三天三检”等7项内容。

12月21日,四川绵阳市发布全市抓实抓细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指导文件,强调所有养老机构均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和就医优先“绿色通道”,为服务对象提供分类分级服务。

来源:网络(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同天,北京朝阳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区101家养老福利机构建立了属地内“手拉手”医疗服务双向对接。

……

至于养老院内部,郑倩表示随着年关将近、社会面感染不断增加,破防和经济的压力陡增:“有开动员大会劝说大家,也说后期会考虑提高薪资待遇。”

而有一家养老院,小巴联系上后对方一直不太有时间详谈,忙着筹备直播业务。他们计划将一些原本线下开展的活动,搬到线上,让老人及家属“云参观”。

杭州老年公寓的范哲月也表示,“新十条”后,虽然常规营销活动无法开展,但多了几个特别的询单:“有人想把老人送进来,觉得外面不安全。”

若将养老院守好,在全面放开的大环境下,未来其安全性或许会成为新的亮点。

最近有一句文案在朋友圈刷屏:如果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那我希望把10%—20%的幸运留给老人和孩子。

毋庸置疑,我们都希望幸运的是他们。但幸运背后,需要一群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坚守。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490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