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完善油价机制,让制造业企业不再如坐针毡,让货车司机不再愁眉苦脸,让老百姓能大声喊一句:“95号加满!”


文 / 巴九灵

 

今年上半年,小巴到一个叫宜宾的四线城市调研,去酒店的路上叫了一辆网约车,是一辆新能源车。一路上,我们发现10辆车里居然有3辆电动车。新能源车在一座四线城市有如此高的渗透率,令人惊讶。

 

快到老城区的时候,我们问司机师傅:“宁德时代都在宜宾建厂了,您看电动车是不是大势所趋?”
 

师傅沉默了一会儿,说:“这个我不懂,但现在油价太贵了,没钱赚。这辆车是我刚换的,花了十来万。”他指了指方向盘上的LOGO,“是五粮液的。”
 

确实,受俄乌冲突影响,今年油价一直处在高位,让很多人失去了说出“95号加满”的底气。尽管油价在8月开启了“七连跌”,但欧佩克+组织决定大幅减产,油价又噌噌噌地往上涨。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国际油价创下了今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今年国内调价呈“十一涨七跌一搁浅”的特点,总体还是涨的。10月10日,92号油和95号汽油仍然在“8元时代”。

 

油价涨就涨了,但对于广大中国车主来说,一直以来还有一种“错觉”:国际油价涨,我们跟着涨;国际油价跌,我们岿然不动。今年油价最贵的时候,网上还出了个段子:
 

“2008年国际油价是147美元,而国内油价是6.3元;现在国际油价是114美元,国内油价已超过9元。难道,是桶贵了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桶真的贵了吗?国内油价真的高了吗?

 

1、从“4%机制”到“50元机制”

 

首先是存在一种不合理的定价机制。


我们知道,中国的石油价格市场没有放开,而是用行政管理手段去调节油价,为了尽快和国际接轨,我们曾实行过4%浮动调价机制。意思是国际油价涨4%,国内成品油价跟着涨4%;国际油价跌4%,我们跟着跌4%。
 

但炒过股票的同学肯定会发现,这道算术题不是这么算的。

 

举个简化的例子,原油价格原来是每桶100美元,涨了4%,变成了每桶104美元。那么国内油价也跟着涨4%,原来是每升5元,现在涨到每升5.2元。

 

过了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下跌了,跌回每桶100美元。请问跌幅是多少?还是4%吗?错了,是(104-100)/104=3.85%。由于没到4%的门槛,国内油价不会跟着跌,仍然是每升5.2元。

 

再过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又涨回到每桶104美元,按照4%的涨幅,国内油价会在每升5.2元的基础上涨到每升5.4元。
 

又过了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又跌回原来的100美元,没到4%的跌幅线,国内油价还是每升5.4元不变。
 

你会发现,兜了一圈,国际油价没变,但国内油价从每升5元涨到每升5.4元,涨了8%。按照这样的涨跌规律,总有一天油价会突破天花板。这种定价机制明显利于涨价而不利于降价,最终导致油价基数不断上升。
 

你说这不合理。确实不合理,怎么办?
 

决定成品油价格的国家发改委,在2013年和2016年就重新完善了成品油定价机制,比如设定调控区间,将调价频率改成10个工作日,尤其是将4%浮动调价机制改成了“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像10月10日最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浮动金额每吨没到50元,就不调价了。这也是2022年以来成品油调价首次“搁浅”。而在2013年取消4%机制后,国内油价立马迎来几轮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发改委还设置了油价调控区间: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


 

意思是即使国际油价涨到每桶500美元,原则上我们不会跟着涨,或者少涨,每桶130美元是天花板,财政部还会对炼油企业补贴。但假如国际油价跌至每桶10美元,我们的油价还是得按照每桶40美元的标准来定。

发改委《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

 

这个机制的好处是,可以避免高油价带来通胀。但无论国际油价怎么跌,中国会一直保持“地板价”。所以只要你查看一下历年国际油价,会发现从2008年开始,高于每桶130美元只出现过一次,低于每桶40美元的情况却比比皆是。

 

2、“桶”贵了吗?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税费。我们说油价贵了,还有可能是“桶”贵了。“桶”一般指的就是税费。


 

根据世界能源网站的说法,所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以同样的价格购买石油,但汽油价格出现差异跟税收及补贴有关。


 

2014年到2015年,在财政收入吃紧、油价“13连跌”的背景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45天内连续3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这个政策当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舆论,焦点在于三天两头调税,是否违背了税收“固定性”的原则?收上来的税,兜兜转转一大圈,是否会成为石油企业的补贴?


 

总之经过三次调税,成品油零售价的税负占比从35%提高到了48%。拿2015年国六92号汽油为例,它的零售价由三部分组成:成本、利润和税费。


 

成本和利润加起来叫做“不含税价”,占零售价52%。剩下都是税,占48%。这48%的税包括了成品油消费税29%;增值税11.5%,企业所得税3%,剩下的是城市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小税。(这里简化了构成,还有进口环节和开采环节的税等,而并非所有税都由消费者承担)

数据来源:隆众咨询

 

放眼全球,中国48%的成品油税负,远超全球第一产油国美国,就快赶上德国(57%)、英国(60%)、法国(56%)等非产油发达国家水平了。

 

“桶”贵了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征收的税用来干什么。
 

不论是税负高得离谱的欧洲,还是美国,汽油税大多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比如在德国成品油税负占比高达57%,但私家车上德国高速公路,不用掏一分钱。


 

中国老百姓抱怨油价高,无非没看到实际的好处。


 

2008年,中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了公路、水路的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将每升汽油的消费税从0.2元调高到1元,但如今高速公路依然要收费。


 

或许2014年财政部对三调汽油税的解释能让我们“释怀”一下:


 

第一,限制汽油排放,减少污染。第二,资金将用于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能源生产方式变革。第三,调节收入。


 

在今天看来确实高瞻远瞩。“碳中和”战略的提出,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站上全球第一梯队,国家也进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阶段,长期为高油价买单的中国车主可谓功不可没。
 

3、中国的油价真的高吗?

今年5月30日中石化还在公号解释了2008年“油价倒挂”的现象:

 

“当时国际原油价格140多美元,国内成品油却是按八九十美元卖的。这是因为为了不把高油价传递到各个行业,引起全国物价上涨,于是国家和三桶油补贴了1652亿元。本来要十几块的油,卖6.3块,每升油补贴了车主四五块。”


 

中石化的言下之意是我们的油价确实不贵,自己都没怎么赚。那么,今天国内油价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水平?


 

世界能源网站显示,目前世界平均汽油价格为每升1.27美元,中国香港为每升2.491美元,全球最贵,而内地的这一数据为1.439美元,在油价最便宜和最贵的50个国家中,都没有我们的身影,总体排名中等靠后。
 

油价最贵前五国家/地区(来源:世界能源网)

 

当然了,抛开收入谈油价都是耍流氓。


 

我们拿GDP增速不错且油价相对较低的2015年为例。根据彭博社发布的“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每升油价/日薪比”排名,像印度的数据为25%,意味着印度人当天买一升汽油就要花去工资1/4。


 

而中国内地当时的平均日工资为22美元,买一升汽油要花掉工资的5%。这个水平排在全球第11,属于负担偏重的国家。而发达国家普遍在1%到2%之间。


 

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很难做一个客观的比较,比如美国今年的油价和2008年比也一度出现倒挂的现象,但原因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国家有更先进的运输系统,有的国家炼油技术更强,有的国家自己产油,有的国家税收政策特殊。


 

问题还是,在立足国情和民意的基础上,能否进一步完善已有的机制,让制造业企业不再如坐针毡,让货车司机不再愁眉苦脸,让老百姓能大声喊一句:“95号加满!”

 

话题:



0

推荐

吴晓波

吴晓波

490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7年起出任第一财经频道《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主要出版著作有:《大败局》《大败局2》《穿越玉米地》《非常营销》《被夸大的使命》和《激荡三十年》上、下卷。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

文章